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纵横
记录民初绍兴济贫和市政建设历史的广告
发布时间:2011-07-18 来源: 市政协办 浏览次数: 次字体:【
裘士雄
 

 

   俗话说:“烧香要烧三宝殿,好事要做眼面前。”古往今来,绍兴人乐善好施,蔚然成风。过去是修桥铺路造凉亭,冬施衣被夏施茶、扇、蚊药,施医、施药、施粥等等,育婴堂、施医局、蠡城凌霄社、养老院、救济院、同善局、因利所、粥厂、清节堂等各种常设或临时性的慈善机构应运而生,遍及城乡。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民政、慈善机构健全,并卓越有成效地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下乡等活动,好人善举层出不穷,慈善事业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笔者在这里讲的是绍兴民国初年的事,不厌其烦地全文抄录登载在民国元年六月十七日《绍兴公报》第1265号上的一则广告,以飨读者:


 


耶苏施医局广告


  本医士悯绍地哀鸿之苦,前在本会发起小集捐资,并承附近士绅平宜生君助洋八十元,任德卿君助洋三十元,函请俞知事给示通告,于阴历十八日开工,就大云桥至东郭门一带河道,纠集贫窭无业之夫开浚疏掘,为以工代赈之计,使卫生、救贫双方均受利益。现查该处河道绵长,工程颇大,预算前集捐资恐多不敷用,刊登广告,敢请乐善诸君再为解囊补助,共襄善举。窃维五洲均属同胞,仆以海外远人暂作寓公,尚不忍为肥脊之视,诸君子越人爱越,其热诚更必有百倍于仆者也。如蒙慨助,请至马方桥下医局内接洽为盼。


                                  善医士 高福林 谨启

 


  高福林,英文名F·W·Goddard,系美国人,生于宁波。其父高锡三是基督教北美浸礼会派遣到宁波活动的传教士。1903年12月18日,懂西医术的高福林子传父业,到绍兴一边传教,一边行医。1905年3月,他在绍兴城内大坊口真神堂隔壁开设西药房。翠年,高福林迁居南街,办起了以眼科为主的诊所。1907年初,经中国牧师陈芝珊介绍,他就近购置地皮,并于是年3月破土动工建造医院。这就是老绍兴们熟识的福康医院(又称高氏医院),1910年3月10日竣工,1912年2月23日(旧历正月初六)正式开张营业。也许是为了扩大这所新建成的教会医院的社会影响,也可能是他确实“悯绍地哀鸿之苦”,与绍兴士绅“共襄善举”,特地破费在报纸上刊登这则广告。笔者以为,这则广告有多种意义:①传递了“以工代赈”的信息。从水偏门到东郭门原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由于年久失修,河道淤塞,严重妨碍交通和卫生,因此报请绍兴县知事俞景朗同意并发布《通告》,疏浚大云桥至东郭门这一段河道(至今尚存),所需费用全由平宜生、任德卿等绅士慷慨捐助,但工程款缺口较大,所以高福林动员“越人爱越”,慨助河道疏浚工程。《广告》写明组织“贫窭无业”男子参与疏浚,“以工代赈”,不失“卫生、救贫”两全其美的好方法。了解清末民初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绍兴光复之初,百废待举,再遇上天灾频仍,哀鸿遍野,刚上台主政绍兴的王金发、俞景朗辈是没有财力来从事救济灾民和市政建设的。“以工代赈”的做法古今中外都有,绍兴也不例外,但在绍兴地方志书中似未记载。②侨居绍兴的外国人伸出援手,也直接参与绍兴的慈善救济工作,见诸文字记载好像是第一次。在极“左”路线干扰下,后来的人们往往将高福林辈说成披着宗教的外衣从事文化、经济等侵略活动,把来华的外国人都妖魔化了。读者看了这则《广告》和了解高福林参与绍兴济贫等活动,是有利于对他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的。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