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把握定位 积极作为
发布时间:2012-07-19 来源: 市政协办 浏览次数: 次字体:【
 绍兴市妇联

 

    中央提出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给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了崭新的契机和发展的空间。妇联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妇女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参与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面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妇联组织如何在社会管理中有作为,是摆在每一个妇女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

一、准确定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就是要加快由防控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服务,是妇联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一方面,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另一方面,要深入基层服务妇女。要坚持在思想上尊重妇女、在感情上贴近妇女、在工作上依靠妇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女性的根本利益。

1.科学分析,找准工作切入点。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城乡结构的变化、一大批新经济和社会组织的产生,使广大妇女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利益格局和需求层次的变化,使妇女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呈多样化趋势。这些变化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和解决,很容易使女性心理失衡,最终导致社会失序。由此可见,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党中央赋予妇联组织的重要责任。妇联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的实践中,要着眼于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既要关注女性事业、关爱事业女性,也要关注留守妇女儿童、单亲家庭、空巢老人;既要重视妇女能力素质的提升,也要正视女性“四期”特点实行分类指导和培训;既要加强妇女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妇女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更要准确把握妇女群众的思想脉搏,加强对妇女群众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妇女以正面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理性客观的心态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培养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要通过做好妇女群众的思想工作,理顺妇女群众的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广大妇女为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

2.发挥优势,找准工作结合点。各级妇联要发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用活动去影响妇女,用服务去凝聚妇女,努力架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增强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一要发挥引领妇女发展的政治优势,把服务发展和服务妇女相结合。构建妇女参政的平台,确保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应占比例,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有效落实女代表、女委员的比例,不断提高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参与面,有效推动妇女平等获得资源,参与共同发展。二要发挥维护妇女权益的职能优势,把组织活动和办实事相结合。组织开展活动时,要把推动解决事关妇女儿童民生问题作为重要内容,如结对帮扶、就业招聘、公益相亲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的活动,这是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三要发挥大众参与的组织优势,把重点突破和统筹兼顾相结合。要选择有利于妇女自身发展的工作作为突破口,引领妇女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女性,以知识更新带动工作创新,激发岗位建功的内在活力。要深化“巾帼建功”、“双学双比”、“文明家庭”创建、“双合格”等主体活动,引领和带动更多的妇女立足岗位争优秀、履职尽责创先进。

3.提升能力,找准工作着力点。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协助者”、是其他社会团体的“协同者”、是妇女群众的“代表者”,三者之间要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妇联基层组织和妇联干部是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成效如何,妇联干部是决定因素。为此,要着力提升妇联干部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一要提升前瞻思维的能力。针对妇女发展中突出的问题,进行规律性、前瞻性的思考,统筹规划,在改革发展大局中推进妇女事业发展。二要提升了解民意的能力。要及时、准确掌握妇女儿童发展的新动态和新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依据。三要提升多方协调的能力。要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和沟通,主动寻找妇联参与管理和服务的结合点,把凝聚妇女和整合资源结合起来。四要提升做妇女工作的能力。妇联干部要以一颗赤诚的“妈妈心”体贴女性,关心妇女,为妇女说话、办事;要以不怕烦的“婆婆嘴”做妇女的思想工作,以“闲不住的两条腿”为妇女利益奔波,为妇女排忧解难。真正做到“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

二、积极作为,建立功能到位的服务网络

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特别要加强自身的组织服务功能,扩大网络覆盖和工作渗透。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妇联自身建设,激发妇女组织特别是基层妇代会的活力,与各种女性社会团体建立紧密的联系,以提升自己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真正把各级各类妇女组织建设成广大妇女的“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

1.加强党群共建,在联建中巩固各级组织。要牢牢把握“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全面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要按照“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要求,使妇联的组织和工作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覆盖广大妇女群众。要推行“妇女之家”与党员活动室联建,巩固拓展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俱乐部)等活动阵地。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开设家庭教育大讲堂,整合资源,拓展阵地,走出一条强基础、低成本、可操作、有实效的工作路子,进一步增强以载体引导主体、以活动激发活力的实效性。

2.凝聚妇女群众,在联谊中建设各类协会。要提高妇女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就要加强各类女性协会建设。女性协会对妇联而言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有利于发挥妇女的集体才智、整合资源、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要大力发展壮大妇联的各种外围组织和行业协会、妇女志愿者队伍,为不同领域的女性构建交流和服务的平台。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专业人员、志愿者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外来女在内的广大妇女组织到妇联中来。妇联要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各类培训,以提高广大女性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觉悟与技能。要发挥妇联与妇女群众联系密切的组织优势,重点做好团结动员、联系服务、协同参与的工作,努力使女性协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3.深化创争活动,在联创中激发各方活力。要深化“巾帼创新功、岗位争优秀”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争做知识型女性”活动,引导妇女学知识、学技能,在学习中追求人格的完美和心灵的和谐。要鼓励妇女岗位成才,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活动,要为广大妇女提供就业创业的平台和机会,要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妇女群众信得过的妇联干部举荐到各级领导岗位上,切实加强妇联干部和妇女群体的培训工作,促进妇联组织和妇女群体人才辈出。

三、创新机制,健全切实有效的服务体系

创新机制,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保障。妇联组织要高度关注和努力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参与“大调解”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调解机制、维权机制和帮扶机制等,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1.分析妇女诉求,建立调解机制。当前社会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组织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城市下岗失业妇女和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现实问题较为突出。农嫁女权益保护、征地拆迁补偿纠纷增多,在了解和掌握妇女诉求的基础上,要理性分析,从关注妇女民生问题入手,建立健全妇女情绪疏导和矛盾化解机制,公平合理地调处各种利益矛盾。要加大妇联信访工作力度,构建畅通的信访投诉、舆情分析、民情反馈渠道,积极探索如“和大姐”之类的调解新模式,运用人民调解手段化解婚姻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民事纠纷,建立妇女心理咨询室、成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2.保护妇儿权益,建立维权机制。一方面,要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权益保障法》、《浙江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等,提高广大妇女民主法制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引导妇女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并及时跟进与妇女儿童利益相关的法规、政策、规划的制定、修改和出台,努力从源头上为妇女权益争取政策支撑和法律保障。要进一步健全妇联组织的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妇女维权信访服务窗口、反家庭暴力救护站、法律志愿者的工作优势,巩固拓展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法律援助中心妇联工作站、妇女维权站、妇女维权岗等维权工作阵地,提供心理疏导、临时庇护、紧急救助、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增强妇女群众依法维权、理性维权的能力,拓宽妇女维权工作渠道,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3.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帮扶机制要推动妇女提高技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依托各类培训基地和远程教育培训平台,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帮助妇女提高管理水平、职业技能和参与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妇女劳动者和创新型妇女人才。二要扶持妇女创业增收。要采取争取政策倾斜、加强行业指导、实施项目扶持、利用典型带动等举措,培育一批以妇女为主经营的集旅游、休闲和餐饮业为一体的“妇字号”农家乐,着力助推妇女在发展三产中有所作为。要培育一批市场拓展能力强的来料加工女经纪人、创业女性,推进来料加工业的升级和发展,帮助妇女就业增收。促进妇女体面劳动,提升女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要帮助妇女解难济困。要从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助困助学、医疗住房等问题入手,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积极推广妇女病普查工作,为困难妇女“雪中送炭”,为社会服务“拾遗补缺”,努力实现送温暖、帮扶济困活动常态化、社会化、制度化、长效化,推动妇联帮扶工作融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