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要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职工素质提升
发布时间:2012-07-04 来源: 市政协办 浏览次数: 次字体:【

市总工会

 

当前,绍兴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克服低端产业、粗放发展路径依赖,加快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良性轨道,成为我们的必由之路。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力乃第一资源。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必须以存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技术化的人力资源为基础。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培育和发展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但我们看到,绍兴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结构性“用工荒”、“技工荒”,人力资源紧缺正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之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作为一种以知识、技术密集型,并以追求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其职工应当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等优秀品格。以此为目标,近年来,绍兴全面实施以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为主要内容的职工素质工程,通过完善激励政策、优化培养方式、建设企业文化等有效手段,加快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的企业人才队伍,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全市拥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各类技能人才总量由2002年末的1695万人跃升到2009年底的6050万人,其中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总量由107万人增加到544万人,全市企业拥有科技人员3.5万人,建成国际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家,并在生物医药、环保设备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所有这些,为绍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起飞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基础和技术准备。

去年,市总工会集中力量进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下企业职工素质提升”研究。大量数据表明,我市新兴产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远不能适应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现实和愿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从企业层面看,研发投入、职工培训投入明显不足,以专利拥有数为标志的企业创新活动产出绩效有待提高,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职工培训工作面临资源有限、平台缺乏、职工流动频繁等困难;从职工层面看,大量新兴产业企业职工的文化层次集中在初中、高中、中专,总体文化层次偏低;高级研发人才、高职称技术人才与高级技师比较缺乏,影响了企业的研发能力;熟练技术工人、技师与工程师相对缺乏,导致技术转移过程面临诸多困难。

技能人才匮乏及结构失衡的状况,极不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就业、民生工作的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把企业职工素质建设作为事关全局发展的基础性任务,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产业引导、工会运作、企业和职业院校自主、民间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尽快扭转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建设一支适应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大军。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筹资机制

1.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职工、社会共同分担,多渠道筹资的企业职工素质建设投入机制。

2.用好高技能人才培养经费、再就业培训经费和农民工素质提升经费,争取按照工资总额的0.5%统筹职工教育经费用于技能人才培养。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的政策,安排其中一半用于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在岗职工培训费用补贴。

二、创新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1.强化技能人才激励政策。建议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高技能人才专项奖励基金,加大对企业科技人才的奖励力度。推广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享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同等待遇等做法。每年表彰一批技能标兵和优秀技师,并作为劳动模范的后备资源。规定一定比例的技术工人参与政治生活,代表工人阶层参政议政。

2.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引进限时办理和服务制度。建议在户籍落实、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提供便捷服务。要建立健全提供技能训练、资格认证、信息交流、技术实验、成果评估与展示等多项服务的技能人才服务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3.建立高技能人才专业市场和区域交流协作机制。依托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以及大企业集团、公共职介机构,建立科技、技能人才交流工作站和人才库,鼓励高技能人才通过兼职服务、技术攻关、技艺传授、项目合作等形式实现互补流动。

4.加强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科学人才观,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使技能人才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同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使技能型人才成为职工的普遍发展取向。

三、整合多方资源,拓宽培养渠道

1.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议根据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制定实施企业职工素质建设中长期规划,抓紧编制专业技术人才引育计划和紧缺人才目录,将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育有机结合、同步推进。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职业院校的骨干作用和职业培训机构的重要作用,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加快建设技术技能、复合技能、知识技能等三类技能人才队伍。建议出台职业培训工作地方性政策文件,对职业教育经费使用、职业培训机构设立和持证上岗等环节进行规范。

2.推动形成梯次配套、结构合理的职教体系。要有前瞻性,合理布局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和高端技能型专业学校的发展,实现技工队伍梯次成长。创新职业教育办学路子,探索形成政府与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青年产业后备军。

3.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议以现有公共实训基地为载体,统筹整合政府技能训练资源,搭建技能人才训练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提供开放式公益性的职业训练和技能鉴定服务。同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建立公共实训平台。

4.重视发挥工会的独特作用。加强教育引导,提高职工素质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工会在提升职工素质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和丰富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发挥工会组织的独特作用,把更多提升职工素质的工作交给工会去做,支持工会大力、持续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为绍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作出工会的贡献。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