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纵横
从田野到新城——我所亲历的袍江开发建设
发布时间:2013-01-23 浏览次数: 次字体:【

    赵文栋

    我是袍江开发区的第一批建设者,也是至今依然在这块土地上默默耕耘的坚守者。12年来,我亲历了袍江的沧桑巨变,亲眼目睹了她从一片名不见经传的农田,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工业新城,变成了一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早在80年代初,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开发袍江的规划构想,但由于受行政管理区域等因素制约,一直未能正式启动。2000年7月,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扩市区、迁县址、统规划”的原则,绍兴市进行了行政区划的调整,原属绍兴县的5个镇划归越城区。为加快实施“工业立市、开放兴市、合力建市”的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及时组建成立袍江工业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并代管斗门、马山两镇及所属行政村。而“袍江”这个名字的由来,则是因为这块土地的最南端叫袍谷,最北端叫三江,合称“袍江”。

  万事开头难

  2000年7月17日,我第一天来到斗门镇办公。当时管委会全部人员只有工业区党工委书记、常务副主任徐焕明,管委会副主任钱三雄、马民、章柏顺等四位委领导和我,有戏称我们是西天取经的班子,四位委领导刚好是唐僧师徒4人,而我则是那匹白龙马。我们的办公室,是斗门镇政府一楼西北角原先堆积杂物的三间储藏间,阴暗潮湿,霉味呛鼻,而且大白天蚊子也翁翁作响。

  工作条件简陋,发展前景不明朗,以至市委组织部动员市级机关一些中层干部报名到袍江工作,结果中层正职干部无一人报名。

  由于历史的原因,袍江这块土地呈现“三多一少”的状态,即河网多、管线多、农民房多、可成片开发的土地少,建设开发区的成本很高。然而,除了市财政划拨的3000万启动资金,原来说好的由三家银行提供的1亿元贷款却只到位了4000万,开发建设资金紧缺。

  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工作主线,可是,到哪里招商,用什么方法招商,招哪些客商,我们的招商人员还有些迷茫。

  此时,袍江唯一直通绍兴的绍三线正在拓宽之中,从绍兴市区到袍江必须绕道东浦镇,坐公交车要花1个多小时,而且一路尘土飞扬。而在袍江辖区内,更是没有一条象样的马路。招商人员带投资商看土地,还要租用农民的小木船一浆一浆划进去。

  各种各样的困难摆在了袍江开拓者的面前。但是,我们的工作热情丝毫没有减退,大家相信,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2000年9月1日,袍江工业区成立大会隆重召开。在这次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大会上,时任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的徐焕明作了《认清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努力把袍江建设成为绍兴市现代化工业新城区》的重要报告,为全区各级干部鼓足了干劲,为推进开发建设明确了思路。

  不久,时任绍兴市委书记董君舒到袍江工业区视察工作时指出:袍江工业区的定位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区和绍兴中心城市三大组团之一。董书记的讲话为袍江开发建设的快速启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成为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目标。

  于是,轰轰烈烈的大开发拉开了序幕。

  针对人手不足的现状,区管委会几位领导一方面利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到原来工作过的单位去游说、招募干部,另一方面在下辖的斗门、马山两镇中借调年轻干部到袍江挂职锻炼。同时,积极向社会公开招募优秀专业人才,终于在较短时间内组建起一支精干、高效的开发建设队伍。

  当时,建设开发区的各项政策、制度没有现成的版本可以参照。我们就天天加班加点,一次一次讨论、修改、完善相关政策。不到一个月时间,《关于加快袍江工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就行文印发;2个月后,《关于袍江工业区征用土地的有关实施细则》和《绍兴袍江工业区招商引资奖励的若干规定》也相继出台。三个重要文件的形成并印发,使开发建设从此有了制度的保障和规范。

  开发建设资金不够,我们就创新方法,把农村的集体土地征用费存到管委会下属的投资开发公司,这样既解决了资金上的燃眉之急,又使农村的集体资产得到了有效的保值增值。我们还规定,凡是进区建设的公建项目,工程公司必须自愿将50%的工程款垫付2年。此外,我们还积极做好银行的融资工作,走遍了大大小小的银行,努力争取银行业的支持。2003年,国家开发银行向袍江工业区注入11.5亿元大额贷款,标志着银行界对袍江开发建设的前景已经充满了信心,袍江也由此克服了资金上捉襟见肘的尴尬,开始以更大的手笔推进开发建设。

  新城建设快

  接下来的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级干部职工的努力工作下,袍江工业区的发展可以用“飞快”两字来形容。

  工业区成立的前5年,全区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工业产值、销售年均增幅超过了50%,工业投入、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年均增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6.1%、 149.8%和172.4%,袍江很快成为了市区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五年时间内,已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土耳其和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市外国内上市公司、知名企业等投资的220多只工业项目进区建设,协议投资额250多亿元,香港庆茂纺织、日本汤姆斯织造、西班牙埃斯特维医药、香港“王老吉”饮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落户。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基本形成了“轻纺升级、塑料包装、生物医药、电子机械、食品饮料”等五大特色产业群。

  按照“适度超前、成片规划、基础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工业区从成立的第一年起,就启动了越东路、汤公路、群贤路、世纪街为主的“两纵两横”一期市政道路建设。到2002年初,工业区基本形成了33平方公里的市政配套区;到2003年,新城框架已经拉伸到60平方公里。由于发展速度太快,市委市政府又将马海区块划归袍江,从而使工业区又增加了8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经过五年的开发,我们共启动建设了六期市政工程,累计建成道路120公里,成为浙江省内市政配套区域面积最大的开发区之一。

  工业区的拆迁工作同样值得用文字记录。在成立后的前两年,我们每年都要完成几十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而到了2002年,我们抓住当时的有利时机,在一年时间内就完成了120万平方米农民房的拆迁。这样的拆迁数量,在绍兴历史上已是前无古人的业绩。

  在大拆迁的同时,农民安置房的建设也正如火如荼。两年时间,我们共建造安置房100多万平方米,区内有3万多农民入住了环境整洁、设施一流的安置小区。

  中心商贸区的开发建设实现了从无大有、从小到大的蜕变。2001年,中心商贸区首次以18万一亩的价格推出了商住土地的拍卖,结果却以流拍收场。然而到了2004年,商贸区内的土地已经拍到了200多万一亩,袍江的商贸土地成了开发商炙手可热的商品。短短几年时间,中心商贸区内开工建设的三产、公建项目达到数十只。2004年3月23日,袍江工业区管委会正式把办公地点搬到了位于商贸区内的新大楼,这标志着开发建设达到了一个新高潮。此时的袍江,蒸蒸日上,气象万千,“袍江速度”、“袍江品牌”、“袍江服务”成了家喻户晓的新名词,袍江也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变新样,五年大变样”的阶段性目标。

  二次创业忙

  经过第一轮的开发建设,袍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表现出两大特征:一是袍江原有的先发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已逐步削弱,宏观环境的变化在客观上对开发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发展中碰到的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人民群众对工业区的期望给开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袍江开发建设进入新阶段后,必须坚持由开发建设转向开发建设与管理并重,由单一发展转向全面协调发展并举,由量的扩大转向量与质并进。

  针对新形势、新任务,2006年,时任袍江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月亮果断提出,袍江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深入思考,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举措,大力推进“二次创业”,努力谋求新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实现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情况下再建一个“工业袍江”的奋斗目标,把袍江建设成为全省一流、长三角有影响的现代化新城区、新型工业化先导区、和谐社会示范区。

  在建设“工业袍江”的同时,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了大力推进“商贸袍江”的口号,使袍江的商贸服务业和房地产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袍江汽车城快速形成,成为绍兴乃至周边地区的主要汽车交易市场;以“低价位、高品质”为特点的袍江房地产业快速崛起,成为绍兴市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由此,袍江的二、三产业得到了协调同步发展。

  这一时期,如何更好的倾听民声、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越来越成为工业区决策者关注的重点。从2006年起,每年投资10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2007年3月,一场以“走进群众、走进困难、走进矛盾”为主要内容的“三走进”活动在袍江全面推开,区镇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主动走进群众去考民情、知民意,主动走进困难去解民忧、攻难点,主动走进矛盾去寻对策、求突破。在这场活动中,很多党员干部吃住在农村,不分昼夜地走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宣讲政治形势,化解矛盾纠纷,实施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实事工程,真正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切实增强了工业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区内群众的一致好评。

  行到水穷处

  2008年让人难以忘却。这一年,新世纪以来最大的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美国经济陷入谷地,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浙江企业受到的影响尤其明显。严峻的形势,使全国的开发区都仿佛步入了寒冬,袍江也无法幸免。

  2008年10月,区内规模最大的工业企业浙江纵横集团因内外交困,资金链断裂,面临停产破产的危险。当时,该企业尚有职工3800多名,涉及市内知名大型担保企业7家,担保资金数十亿元,大小债权人不计其数。

  千钧一发之际,袍江管委会以最快速度介入解困,力挽狂澜于即倒。

  市委、市政府对纵横集团解困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纵横集团解困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张金如、市长钱建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有关具体事宜。副市长陈月亮亲历亲为,亲自指挥纵横集团的清算重组工作。时任袍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寿炳尧作为解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集中主要精力,加班加点,全力以赴。

  针对纵横集团资金缺口巨大、担保关系错综复杂、投资异常分散、债权人众多等特点,通过采取承揽加工形式维持正常生产,使集团做到职工不散、机器不烂、市场不丢、社会不乱。同时,深入细致地摸清企业底数,专门组织债权债务核查组进驻企业,先后赴北京、湖北、四川、江苏等地开展对外投资核查、核对应收应付款和违规资金使用情况,对相关资产进行诉讼保全。为了清理企业担保链,制订出台了《解决为纵横集团银行贷款担保问题的原则意见》,通过组建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签订担保企业和银行、县区政府担保公司的三方协议,对市内重点担保企业实行政策扶持,使纵横危机不拖累其他担保企业。针对零散债权人,通过司法途径组织相关律师处置小额供货商货款,降低了资产清算的难度。

  经过1年多时间艰苦卓绝的努力,最终,我们按照《破产法》对纵横集团实现了清算处置,浙江精工建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了对纵横集团的重组,精工控股的新纵横集团应运而生。

  那一年,新区还有其他几家企业也陷入了危机,都积极稳妥地进行了处置,有效地保护了生产力,切实维护了金融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

  迈向“国家级”

  经过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如何加快袍江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在更高的层面上谋求更大的发展,成为了开发区决策者首先思考的问题。

  2008年年底,时任浙江省副省长钟山来袍江调研工作。在调研中,钟省长认为袍江经济发展较快,产业集聚度高,经济总量较大,要求袍江工业区做好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准备工作。由此,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让袍江进入“国家队”行列,成为新区上下统一的目标和共同的追求。

  袍江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市委书记张金如多次听取申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对申报工作给予大力指导,为申报工作指明方向。市长钱建民亲自担任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亲自帮助协调申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任绍兴市副市长何中伟一次次不辞辛苦地奔波于绍兴与北京之间,亲自向国家部委有关司局联系汇报工作,亲自约请、拜访相关负责人,为申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开了局面。时任袍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寿炳尧多次到国家发改委汇报工作,争取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及时派驻专人长驻北京做好工作。

  那时,我有幸作为申报工作的主要成员,亲自参与了申报的全过程。在前期省级部门联系过程中,我一周几乎每天都赶往杭州,亲自报送材料,联系相关省级部门出具证明事宜。在材料报送至国家商务部之后,我作为袍江新区的常驻代表,留在北京开展工作;在国家部委汇报期间,发扬盯住不放的“蚂蝗精神”,每天必到发改委等国家部委了解最新进展情况。有时,为了能见上司局领导一面,经常等老半天。通过艰苦的努力,最终换来的是宝贵的时间和申报工作的成功。

  2010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复函省政府、商务部,袍江工业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开发区政策。自此,经过1年零6个月的不懈努力,袍江工业区在成立十年之后,正式成为全国七十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员,也成为绍兴市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站在新起点

  2012年,袍江开发建设又迎来了新的契机。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以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泉标为班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踌躇满志,正在为袍江未来的发展规划蓝图。而我本人,在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下,也有幸成为了新区领导班子中的一员,能够更好地参与开发建设的决策和管理。

  站在新起点,袍江要加快开发建设,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看到优势,认清形势,明确要求,切实增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新领导集体的运筹帷幄下,引领今后一个时期的“1334”计划浮出水面并开始实施。“1”,即:坚持转型发展这一主线,实现开发区从单一的工业经济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型的园区转型,向城市新组团转型。“3”,即:实现三个目标,把袍江建设成为现代化新城区、新型工业化先导区、和谐社会示范区。“3”,即:打造三个新平台,一是两湖片区,重点是加快开发建设,打造科研创意区、总部商务区、休闲居住区的城市新区。二是东南片区,重点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大力引进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项目。三是中兴大道两侧片区,积极实施“退二进三”,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4”,即:实施四大战略。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科研创意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商贸繁荣”战略,推进大平台、大市场、大商贸项目建设,打造差异化房地产优势;实施“品质提升”战略,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提高城市品位;实施“管理创新”战略,围绕“扁平化”的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系调整,加快社会管理创新,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艰辛磨砺始见金,科学发展谱华章。面对新的目标,新的征程,袍江开发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发有为,创新创业,努力营造新优势、树立新形象、再创新辉煌。

作为我个人,到目前已经在袍江工作了整整12年,不经意间已从不到30岁的小伙子变成了年过不惑的中年人。在这期间,我对袍江的感情越来越深,对自己工作的热情始终未减。我希望自己能继续在这快土地上努力工作,为袍江更加美好的明天付出全部的智慧和精力。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