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史纵横
绍兴市窦疆村鲍氏家族史
发布时间:2014-05-19 来源: 文史委 浏览次数: 次字体:【

    传统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家族在地方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即使进入近代以后也难以例外。这从绍兴市窦疆村鲍氏家族的近代变迁中可见一斑。

  绍兴市窦疆村鲍氏家族出自绍兴县城北高车头鲍氏老宅。窦疆始祖鲍存景(仰山)为安徽省歙县棠樾镇新馆迁绍始祖鲍尚(尚志公)公第四代孙。1887年,由仰山公之子诚基(複生)公主持家政,在绍兴县昌安门外东窦疆村购置后棋干谢家大宅,于是仰山公三代人迁入居住。1907年,此地曾遭遇火灾之祸,由複生公主持重建,征地扩建住宅,并增建震东小学及“九思堂”义庄、祠堂、仓库等房屋,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有房屋百余间,成为当时绍兴大宅之最。宅前及右边均有河流经过,船运可直通绍兴县城、马山及外海。宅第以“尚义堂”为名,悬挂匾额于大厅。厅前门悬挂“参军世泽长,勃海家声运”二块楹联,横批为“俊逸家风”牌匾,显示家族风范。

  宗族经济是徽商凝聚宗族合力的重要纽带,鲍氏在安徽世代业盐,在绍兴沿袭了歙县棠樾鲍氏传统,设宗祠“九思堂”义庄,其名来自古语“君子有九思”。“九思堂”义庄为鲍氏合族的经济枢纽,由族长主持义庄,配有文牍(秘书)、总帐、账房、总务、厨房、粮仓等,拥有工友数十人。首任族长为第二代複生公,所有田产、房产、盐业、商业等资产,均由九思堂义庄统一核算,学校、保安等以及各房日常经济支出,亦由九思堂义庄统一支付。

  始祖仰山公有三子,即诚坤(原芗)、诚基(複生)、诚坎(济生)。1940年《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载有蔡元培先生对複生公的记述:“鲍诚基先生,讳字複生,鲍于绍兴为望族,以盐业起家,自先生经营而益丰。兄弟三人,有议析产者,先生独执不可,以母夫人命始允焉。无何其兄别设宝源钱庄于城区,大亏负,罄所有不足偿。先生忧之,倡合产偿债之议,而其弟年尚幼,析券藏母夫人处,先生固请而并火之, 逋清而家遂中落。此为清光绪五年(1879)第一次析产复合之事。先生即斥财稍慰其兄,而无以对其弟,于是发愤兴复,朝夕焦思,忆无不中,盐务大起色,不数年而尽复其资,且倍蓗焉。母夫人悯子劳,复命析产。先生又执不可,长跪泣请,母夫人怒,杖之犹不起。族长老咸走劝,毋伤亲心,乃曲从之。时事业方张,既并力殖已,所赢愈厚,先生愀然不恰,以兄弟不得均势,如获重谴,复以计焚券,是为清光绪十四年第二次析产复合之事。……对此蔡元培先生论曰:“古称兄弟友爱,让宅让财者有之,分财而取瘠薄者亦有之,未闻辛勤创业,义不独荣,一再焚券,如先生之卓卓者,天伦可亲,物质奚贵,通力互助,无愧急难,虽谓贤于古人可也”。複生公以牺牲已荣为兄弟共荣,贤于古人,实当之无愧,也为窦疆鲍氏宗族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複生公倡议建立“九思堂”义庄,置宗祠,订义庄制度,并曾去杭州许氏家族访问,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複生公自传所述:“余是先大夫见背,未及弱冠,权主家政,要则持家之道。谨遵祖训:‘以公忍为上,公则相安,忍则相悦。’”

  “九思堂”义庄建筑分为三进,一进为大门厅,二进大厅悬挂“九思堂”三字牌匾,三进设祠堂,为先祖灵位祭祀场所,立存景(仰山)公为窦疆始祖,逢年过节,合族人进行祭祀。

  九思堂义庄制度相当完善,救灾睦邻,乐善好施,举办多方面公益事业。曾投资绍兴电话公司和大明电灯公司,购买浙江铁路债券,并向苏邑中西学堂捐巨金办学。鲍氏继承儒家家风,在宅旁兴建“震东小学”,盛时设七个班级,有教职员工20余人。校长王乃浩为浙江省师范学校毕业生,曾是鲁迅先生学生。除本姓子女外,主要招收乡里子弟,免费提供初级教育,远道学生还可住宿,为当时全县四个私立小学之冠,直到1941年绍兴沦陷被迫停办。又开设仁济中药铺,由马之江中医师主诊,后又聘戴医师坐堂,有职工七八人。除服务本族外,对上门求医的贫困乡民实行义诊义治。义庄还拨出大米,对上门求助者给予施舍,全年连续不断。还成立救火组织,设专人管理,配有2台救火水龙及小火轮一只,每逢附近乡里发生火灾,均往抢救,受到了乡亲们的好评。

  “九思堂”义庄,设赡养制度,凡窦疆鲍氏子女,从出生之日起,每月由义仓发放白米三斗,按月领取。并鼓励子女读书成材,规定外出求学(中学、大学、留学),一切费用均可向义庄领取。“九思堂”义庄,还冬施棉衣夏施茶。对贫困死亡者,施舍棺材和寿衣等物。对此至今窦疆村后人还称颂不已。

  複生公主持家政30余年,秉公无私,无纤芥私,对家族经济的发展有过重要贡献。他除大力发展盐务,又开拓典当业。以始祖仰山公在马山镇开设的“三泰典当”的基础上,先后在上虞、诸暨、嵊县及本县境内,以独资或合资形式,扩建了千豫、阜成、怡泰、济成、润泰、泰康、善神等8家典当。典当也是徽商向外发展的主要行业之一。解放前由于货币贬值,典当业经营困难,鲍氏典当先后停业。

  複生公于1910年病逝,由跟随複生公多年的老大德衔(清如)公接班,主持家政。清如公继承了複生公“互助互济,公忍为上,合族经营”的遗志,仍未析产,由“九思堂”义庄统一管理,集聚家族资产,共谋合力发展。清如公努力扩大祖承盐业,使之成为绍兴鲍氏盐商之首。盛时盐务遍及诸(诸几)、义(义乌)、浦(浦江)及常山、玉山和江西广兴府七县一带,并在常山设有生字、利字盐栈,在玉山、戈阳、横峰、贵溪等地设分栈。1921年,两浙盐商为维护共同利益,在杭州成立两浙盐业协会,鲍清如代表鲍氏盐商出席大会,并被推举为协会副会长,鲍德潜(选臣)出任常、广、开纲商执委会主席(选臣公亦为窦疆鲍氏代表,跟随清如公参与家政事务)。

  除上述盐业与典当业外,清如公还向其他领域拓展。如鲍顺泰酱园为鲍氏大型企业之一,原为上虞县蒿坝金源庆酱园,因亏欠鲍氏怡泰钱庄款3万元,无力偿还,抵押给鲍氏,遂改名为鲍顺泰酱园,并在绍兴城区设分店。由于遭到城内同业抵制,清如公决定于城区草藐桥置产,开设鲍顺泰酱园总店,将蒿坝酱园改为分店,平息了同业意见。鲍顺泰酱园生产的酱油和酱品质量上乘,享有盛誉,远销香港、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深受海外华侨欢迎。绍兴沦陷期间,由职工集体维持经营,后受族人干扰,鲍顺泰酱园才转让给他人。1915年,清如公在绍兴城区创办鲍景泰钱庄,资金雄厚,为当时绍兴城区钱业前列。与此同时,清如公积极向大城市发展。1917年,在杭州市西湖边创办“环湖旅馆”,是当时杭州高档旅馆。1918年,在杭州清河坊闹市区,兴建义源银楼,后发展为杭州三大银楼之一。同年,清如公与美国上海美孚洋行签订煤油绍兴府总代理,首次与外商合作开展贸易经营。

  为了接待两浙盐运使和上海美孚洋行总经理等中外贵宾,20年代清如公决定在原住宅旁建西式洋房一幢,参照杭州义源银楼格式,委托本县章织已营造厂承建,历时一年多,耗费10万银元。洋房具有中西合璧特点,正面受用西方爱奥尼柱式,吸收了20世纪20年代西方建筑文化。洋房前面有草坪、花园,配置假山、花木、水池养鱼,形成小桥流水景观,引人入胜。整个洋房共三层,装饰豪华大气。一层大厅按中式传统风格,置有红木方桌、条桌、茶几、椅子等,桌上放置“福禄寿”三星,墙上悬挂名人字画,一层后面为客堂,设红木桌椅全套。二层摆设为中西合璧,既有红木家具,又有西式沙发等家具。三层为大阳台,左右各设一亭,内置大理石桌、凳,亭顶设二米高杆,基座浇注几百斤锡,以防大风吹倒。洋房设专人管理,洋房后面建有两层楼房,装置发电机、高压泵、电话线路对接等设备及管理人员宿舍等,使洋房内能通电话、电灯、自来水。另设置小火轮一只,以便利接送客人。洋房建成后,当时在绍兴引起轰动,堪称绍兴县民宅之最。为了确保治安,经当时县府批准备案,组织乡团(当时称保卫团)昼夜巡逻,直至抗日战争前夕始行解散。

  洋房建成后,先后接待过两浙盐运使和美国美孚洋行总经理先令等。当时他们每年春节时都来按时拜访,先令先生与清如公相交甚欢,甚至每逢节日休假,先令先生也会来洋房小住,成为中美人民之间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抗战后期,美孚洋行撤离中国,直到1946年重新恢复经营。当时窦疆鲍氏第四代鲍克坚代表绍兴鲍顺记煤油行,前往上海美孚行拜会先令总经理。据说先令先生首先提出鲍清如先生还在否?我想和他见见面!当他得知清如公已于1944年病逝时,深表惋惜,并告诉鲍克坚,美孚行发放第一批煤油是赠送的,作为洋行复业后的礼品。

  1925年,清如公50岁,“九思堂”义庄在新建的洋房庆祝清如公50华诞,除邀请亲友外,还邀请两浙盐运使和美孚行先令先生和县乡官员,共百余人,还由剧团演戏助兴。对窦疆村人分送寿品,以至当时整个窦疆村都洋溢在喜庆气氛中。

  清如公热心公益事业,曾出资购买浙江铁路债券,1939年绍兴县大旱,绍萧运河断流,清如公出巨资,帮助疏浚河道,使运河得以畅通,并解决了居民饮水困难。

  窦疆鲍氏家族,在清如公主持家政时为其经济鼎盛时期.当时盐利收入,每年达6万余元,其他商业收入约4-5万元,“九思堂”义庄置有田产6千余亩。

  1930年,清如公年届55岁,主动提出辞职,由老三房(德潜)选臣公继任,主持家政,是为窦疆鲍氏第三代主政人。是时选臣年届40岁,已跟随清如公多年。1924年,选臣公出任绍兴商业银行常务董事。1926年任浙东引盐公厫常务董事,董事长为鲍芗谷。后改由鲍选臣出任董事长,鲍予忱增补为常务董事,并在绍兴设立管理处。

  1931年3月,国民政府立法院通过《新盐法》,但财政部未公布实施办法及日期。1942年,财政部公布废除专商引岸制,决定实行食盐专卖。1946年,财政部公布《盐政纲要》,取消食盐专卖,废除专商引岸制,实行自由贸易。至此,鲍氏明清以来一直沿袭的专商引岸制宣告结束。

  1941年沦陷后,盐业由日本人管制,浙东盐商已终止盐业经营,窦疆鲍氏盐业亦告终止。当时“九思堂”义庄主政人鲍选臣,鉴于国家对盐业政策的调整,同时抗战军兴后,鲍氏盐业也日趋衰落,提出“九思堂”义庄析产的问题。经老三房长辈同意,将义庄所有资产析产成三份,每房各得一分,其中原老三房仅有鲍选臣一人,因此所得份额最多。抗战前,老三房已在绍兴城区购置大宅一处,将三代人迁移至城区居住,并在上海市购置房产。绍兴沦陷前后,他们全部移居上海。

  1937年,绍兴县新闻界发表“保卫大绍兴运动委员会”通告,发表“各界不做汉奸”的宣言。工商界人士大多报名参加,鲍选臣代表窦疆鲍氏家族签名。后来的历史证明,鲍氏家族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抗战期间,窦疆鲍氏族人先后离开老宅,其中老三房迁上海,老二房、老大房少数人移杭州居住,大部分迁移至绍兴城区。唯一没有迁移的是清如公老人,直至1944年病逝在老宅,子孙们为他办理丧事。当时窦疆村不少村人前来吊唁,其遗体安葬于上灶原建的墓穴。1945年上半年,伪军蔡琏部队闯进窦疆鲍氏住宅,官兵分头抢劫,离开时放火烧宅,据说一直烧了三天三夜,窦疆村人纷纷前往灭火,最后老大房、老二房被焚,老三房住宅、“九思堂”义庄、震东小学及洋房被保住。1952年,在“三反”、“五反”期间,蔡琏在诸暨枫桥镇被逮捕,受到了国家法律制裁。

  1941年绍兴沦陷后,选臣公移居上海。“九思堂”义庄事务,指定由第四代亦字辈接替,由老三房中的亦俊、亦安、亦超三人小组共同负责处理。当时鲍景泰钱庄暂停营业,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业,杭州环湖族馆则一直维持经营,直至1946年为偿还九思堂义庄田地赋税,将旅馆出售给浙江省运输公司,得价4.2亿元(当时币值)。义源银楼于解放初国家金融实行管制时,自动停业。鲍景泰钱庄亦因国家金融业调整,实行兼并管理而停业。鲍顺记煤油行,由于美国美孚行沦陷时一度停业供应,直至1946年恢复煤油总代理,1949年解放时,美孚行关闭,煤油供应中断,为此鲍顺记煤油行全资转投杭州新联袜厂,负责人鲍克坚和职工全部转入厂内工作,1956年,公私合营,转为杭州袜厂。至此,窦疆鲍氏经营的企业,全部结束。

  窦疆鲍氏小洋房是一座具有中西文化结合的百年文化遗产,先后批准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经绍兴市政府批准,作为联合图书馆址,并批予50万元,用于修缮费用,目前正在修复原貌,并已正式申报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

  

    图表 1已初步进行修复的鲍氏小洋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部窦疆鲍氏家族史是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生动写照。个人、家族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如上所述,窦疆鲍氏经济,居绍兴鲍氏盐商之首,成绍兴县著名绅商。鲍氏聚族而居,以“九思堂”义庄为主,先后有三人主持家政。首位複生公以互助互济精神,为家族盐业大展宏图,同时发展典当业,奠定了窦疆鲍氏经济基础。第二位清如公在扩大盐业同时,积极向大城市发展,在杭州市先后创建金融、旅游、商业等行业,为鲍氏经济最兴旺时期。第三位选臣公接班,正处在国家盐业体制改革,实行新盐法,废除专商引岸制,结束了鲍氏家族百年盐商历史,同时亦结束了徽商聚族经营的传统。它反映了家族经济从封建社会后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兴衰过程,从聚合到分散,这是历史的必然。

  窦疆百年,鲍氏后裔繁衍生息,从存景(仰山公)起已延续七代,分居于沪、杭、绍、甬等地,少数移居美国、澳大利亚。第二代德字辈已早古,第三代亦字辈中也所剩不多。其中二位女姓,鲍亦湘,副研究员,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委员、浙江省文艺心理研究会副主席。鲍亦龄,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取得5项中国专利,四次获部科技进步奖。第四代世字辈中有鲍世宁,曾任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理工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鲍世甲,曾任浙江省人大常委、杭州市政协副主席、杭州工商联主委。这是窦疆鲍氏家族中的姣姣者。如今第四代世字辈也多已古稀,安享晚年。而其、荣字辈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贡献。

  鲍杰

  地址:宁波市江东区史家新村9号408室

  电话:56860272     手机13205749028

  邮编:315040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