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14-06-30 来源: 社法委 浏览次数: 次字体:【

  5月21日,市政协社法委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对我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再次跟踪调研和督查。委员们在认真听取市流管局有关我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情况的介绍后,针对我市当前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流管部门一起商讨下阶段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新举措、新办法,现形成如下建议意见:

  当前我市流动人口基本状况(截止2014年5月20日):一是流动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全市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146.18万人(不包括儿童),与去年同比下降0.75%。二是流动人口底数更加清晰准确。全市共注销流动人口99.7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幅3.11%。“人走注销”工作机制已基本建立,流动人口动态信息的管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三是人口结构“322”特征越发凸显。“三”即三个为主:居住事由以就业为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为主、年龄层次以青壮年为主。“二”即“两个集中”:流出地、流入地的流动人口都相对集中。“二”即“两个增多”:在绍长期居住人员增多、租房居住人员增多。家庭式迁移趋向明显,一些就业稳定且有经济能力的流动人口已迁居绍兴。

  委员们充分肯定了我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所取得的明显成效。近年来通过加强科学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组织网络基本形成,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服务举措不断优化,社会融合日益加强。但同时委员们也指出,要切实正视新形势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人口素质结构偏低。去年底在绍流动人口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全市总数的86.6%,高于全省平均10.6个百分点;高中(中技)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3.37%。今年初抽样调查,无技能和无职称的流动人口分别占样本总数的71.1%和94.1%,分别高于全省平均7.5和10.7个百分点。大量低层次流动人口的涌入与我市“双重”战略部署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政策洼地效应明显。在绍流动人口近三年携家同行,占比由33.1%上升至57.1%,福利性人口增长,对本地资源、基本公共服务、地方公共财政均带来较大压力。五年来,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在读流动人口子女增长到10.9万(2013年底),占全部在校生的25%,财政需为此负担3亿多元。三是治理维稳难度增大。低端出租房屋吸引了大量成分复杂、低层次、非劳动用工型人员的无序流入,从事流动摊贩、非法营运、制假贩假等违法业态,废品收购、踏三轮车等低端业态,管理整治难度较大。同时社会维稳压力不断增大。全市10个镇街、270个村居(社区),呈现人口“倒挂”状态,一些地方形成了亲缘、族缘、业缘、地缘为纽带的流动人口聚居区。我市89.3%的流动人口分布在全市43个重点镇街。2013年底,全市抓获的刑事作案人员,流动人口占到56%。此外涉恐涉疆问题日益突出,今年3月底全市有维族流动人口1169人,789人在柯桥区居住,占到总量的67.5%。四是管理服务保障不足。如市级专门机构的设置在统筹协调功能上偏弱,部门合力未形成;区级、县(市)级专门机构仍存在模式不一、职责不清等问题。我市的基础信息登记管理仍处于全省中等偏下水平,专管员队伍还存在配备不到位、待遇偏低、专职不专等问题,40元/人的工作经费保障难以为继。去年省平安考核中,我市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率、专职协管员工资保障水平两项指标因未达标而被扣分。五是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按照绍兴建设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规模的要求,人口数量是一项重要的指标。然而我市人口已连续9年负增长,社会将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人口红利”将消失殆尽,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在理念上由服务管理向管理服务转变,要强化有效管理、有力管理、有序管理,以“优化结构、提升素质”为导向,着力于社会和谐稳定,着力于减轻城市承载力,逐步实现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多元和谐、服务有效、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的流动人口发展格局。

  一是坚持高度重视不放松。党委政府要始终如一地高度重视我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强化流管部门的统筹协调力,整合部门资源,凝聚部门合力,实时对接、交换与整合部门之间的流动人口信息。要适度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保障经费标准,借鉴、推广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经验。督促教育、人力社保、住房建设、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工商局、公安局等有关部门,梳理现有公共服务政策举措,加强研究政策引发的“洼地”现象,探索分析差异化服务政策,适时出台具有含金量、差异化的优惠政策,科学调控、合理分配公共资源,遏制流动人口无序过快增长。

  二是坚持以业控人不改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对简单劳动力的依赖度和需求量。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提升或向新兴产业转型,加快对传统产业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装备自动化程度,通过机器换人减少低端劳动力数量。产业发展要由劳动密集型方式向技术密集型方式转变,提高劳动力的文化技能需求,形成劳动力市场倒逼机制,着力发挥产业政策对人口分布的引导和配置作用,大力吸引创新型、技能型等外来高素质劳动力人口,减少外来低素质流动人口流入我市。

  三是坚持准入门坎不动摇。做好现行公共服务政策资源承载力的评估。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研究调整流入人口的准入门槛,提高流入人口登记发证的标准,对拓展性和自主性的公共服务政策,要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对流入的福利性人口老人和孩子享受公共服务,也要提出一定的限制性条件。如住房建设局,针对流动人口申请公共租赁住房,要设置准入门坎,提高配租的科学性。如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修订行业标准和管理办法,提升审批准入门槛,严格工商注册登记管理,严格取缔非法经营,促使流动人口低端业态及时调整和退出。

  四是坚持强化管理不懈怠。要强化对流动人口集中、复杂区域、场所的排查和整治,消除隐患,避免产生管理乱点。要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控,预防违法犯罪。加强和规范出租房屋居住管理。抓紧制定、出台《绍兴市区居住房屋出租登记管理办法》,设定出租房条件,整合公安、工商、城管、建设、税务等部门优势,合理整治车库车棚、违法建设、消防不达标、“三合一”等场所的出租现象。加大控违拆违整治力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清理整治存量违法建设。深化《市区企业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试行意见》,鼓励企业参建公租房和建设职工集中公寓,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问题。

  绍兴市政协社法委

  2014.5.27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绍兴市委员会 主办
技术支持:绍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浙ICP备15010279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